家长道歉!官方打假医学“神童”:5天弄懂基因、水平堪比博士,黑幕到底有多深?
近日,“昆明小学生陈某石研究癌症获奖”引起舆论热议。15日,官方发布最新进展:家长陈勇彬发布道歉信,官方撤销该学生所获三等奖。
事情的起因是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名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 获得了小学竞赛组的三等奖。
结果公示后引发网友质疑,因为这样的科研水平远远超出了一个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的水准。
在实验室里绞尽脑汁的博士生们,居然败给了小学生?是背后有猫腻,还是中国有神童?
丁香医生发文:“医学神童,建议破格录取。"
7月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表示已经注意到舆论对于陈同学基因研究的关注,随后发表声明:经初步核查,该获奖项目学生系我所研究员(陈勇彬)之子。
图片来源自中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
随后的15日,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撤销该学生所获三等奖。陈某石的家长对外发布公开信,承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
图片来源自央视新闻
道歉信一出,网友们震惊之余更多感到的是愤怒。毕竟身为科研人员,陈勇彬没有任何科研精神,因为一己私欲,和儿子共享科研成果,无视教育公平,利用职务之便为“二代”铺路,行为恶劣。
而更为严重的是,类似于陈某石小朋友一样由爹妈助力的学术造假行为并非个例。
近些年来,“学二代”们利用家庭关系在各类全国性大赛中拔得头筹,以期获得高考加分、名校保送名额的现象屡见不鲜。高知分子如此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究竟底气在哪儿?这样的行为又会给社会带来怎样恶劣的影响呢?
5天学会专业知识,
小学生学术造假有多离谱?
按照规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所有获奖作品都需要在官网公示。
展示页面中,一边是陈某石小朋友稚气未脱的脸庞,另外一边则是令围观群众一头雾水的项目简介。
简介称,作者利用了遗传学比较分析了某物种在不同地形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样本分析等方面解析此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图片来源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而在该项目的展示页面,同样公布了陈某石的实验记录本。
在陈某石小朋友1月10日的实验记录中赫然写着:“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感情一切从零开始?随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白了“基因要翻译成蛋白后才能发挥作用”。
图片来源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转眼到了1月13日,再看陈某石小朋友的研究进程,已经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短短5天时间,他表示自己已经脱胎换骨,从不了解什么叫基因到充分认识到 PCR 技术的原理,甚至了解了如何通过荧光强弱知道哪些基因的 RNA 表达水平......
图片来源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底下参与实验的配图更是让人不明觉厉,网友纷纷表示:“震惊!不是天才都说不过去。”
图片来源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要知道,该项目要求的仪器设备都十分昂贵,如果说这一点靠“拼爹”还能勉强圆过去,那么5天内学会后续数据处理中要求阅读的所有英文文献,参与每一步研究过程,再发现实验结果,说姐只能感慨一句:“神乎奇迹!”
对此,武汉大学病毒研究副所长杨占秋明确表示,小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该课题:“一般的大学生想完成这个项目都是很难的,都不可能的,小学生更不可能。他没有这个知识背景,也就是他没有掌握去做这个实验的技能。”
图片来源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随着网上的质疑越来越多,大家把目光转向了陈某石的父亲陈勇彬,他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员,长期从事肿瘤以及干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研究。2019年曾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宣布“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 C10orf67”。
没错,这个基因正是陈某石小朋友的研究对象—— C10orf67。
图片来源自网络
而在导师评价网上,陈勇彬学生对他的评价简直触目惊心。
15条评论中多次提到其学生作品被迫共享的事情:“没有把学生当人看,随便地把学生的文章给别人挂共同一作,还把别人文章挂没有见过面的、他读高中的侄子一作。”
“学生要发表的论文,都会在共同一作上加上莫名其妙的人,而那些人什么工作没都做。”
图片来源自微博
因此有专家推测,这次参赛操作可能也是陈家父母如法炮制,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分给”了孩子。
针对社会各界的质疑,据澎湃新闻报道,13日上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该情况,他们正在进行调查,具体情况不便透露,会根据情况发布调查结果。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当然,事情到这里还算完。如果说这篇科研成果的水平如此之高,那么为什么只得了三等奖?这第一、第二名又是何方神圣?
打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官网,2019年的所有获奖项目名单并不难找,除了陈某石一眼望过去就颇为高深莫测的标题之外,其他的项目看上去也十分厉害,背后有多少真材实料引人质疑。
图片来源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凤凰星报道的记者也曾就陈同学的获奖情况联系过云南省科协相关人士,当提到有网友质疑是否有人在参赛项目中弄虚作假时,对方选择了避而不谈,只是表示:“以后会注意这方面的”。
家长出手美化“履历”,
弄虚作假成“竞争潜规则”?
郑渊洁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有这样一种可能:保证可以买到准确的高考试题和答案,并且保证百分之百不会有风险,我判断,百分之百的中国家长都会主动去买,花多少钱都不会在乎。”
“分数、升学就是中国家长的愿望,而不是他的孩子学到了什么。”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部分中国家长对于帮助孩子美化“履历”的事情一直都非常热衷。新华社半月谈在文章中提到:“在我们许多普通家长一边抱怨,一边代劳,吐槽为娃做手工怎么这么烦人,偷偷上淘宝买一个交差时,一些‘神通广大’的家长却在亲力亲为,从搞科研、策画展、发文章等方面,砸资源、拼人脉,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
似乎一夜之间,家长们的“全力以赴”变成了社会默认的“竞争潜规则”,花样百出,屡见不鲜。
图片来源自网络
此前,一名5岁小朋友的简历就被人民日报点名。
这份由家长帮助完成的幼升小简历长达15页,显示小朋友已经具备了1500字的识字量,年英文阅读量超过500本,钢琴、街舞、足球、围棋、游泳样样皆会,浮力、重力、密度、磁力等概念也不陌生,足迹更是遍布国内外诸多城市......
图片来源自网络
先不说这样“高大上”的简历是否存在“美化”的成分,至少它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一个普通5岁孩子的既有认知。
在这个教育焦虑的时代,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天赋”和才能,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孩子就和树木一样,有着自身成长的规律。强造“天才”,拔苗助长,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图片来源自网络
而对于某些家长来说,利用家庭资源美化孩子的履历背景仅仅只是第一步,为了“光明的未来”,他们罔顾教育公平,不惜弄虚作假,也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就在今年的6月20日,有媒体爆出了西南交大通报陈玉钰保研造假的新闻。
有学生针对陈玉钰保研事件向学校发起投诉
调查显示,陈玉钰在大学期间所修的21门工科基础必修课中,有多门课挂科或缓考补考。
此外,有网友提出质疑:陈玉钰明明成绩中等偏下,却在大一时就被允许参与大三、大四学生或成绩优异学生才能获准参加的国家级项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这中间是否存在猫腻?
接到举报之后,西南交大6月11日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后发表通报:该校时任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尹帮旭私下接受同事陈帆请托,为其女陈玉钰在缓考和课程替代中违规操作,致使4门课程成绩计算错误。而陈玉钰发表的论文中,指导教师是其母亲(西南交大的教授和博导),通讯作者则是其父亲(西南交大的副教授)。
最后西南交大取消了陈玉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并给予记过处分。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大家的想象中,可能高知家庭更能懂得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更加尊重知识竞争的基本准则,但结果是,在利益面前,同样有人不惜铤而走险,利用职务之便为孩子谋求便利,倾轧他人的发展空间。
知乎上有博士分享了自己的“代笔”经历,他曾被要求完成一个项目,事后才知道是“替别人的孩子参加一项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做的。”而面对权利的不平等,更多人有苦难言,有冤难辨.....
而这样的学术造假层出不穷,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打假”难度大:“艺术圈的家长搞艺考,学术圈的家长拼竞赛,各有各的门道,并且越高端越隐蔽,复核困难”。如果一口咬定自家小孩就是“少年谢尔顿”,灵光乍现,往往很难事后审查研究成果的真实性。
图片来源自网络
特权思想的背后,
是教育公平的倾斜
从陈玉钰到陈某石,此类学术造假的事件屡次在网络上引发舆论热议,人们愤怒的点不仅在于“学二代”们的弄虚作假,还在于他们的父母本身就是学术科研人员,却对待学术毫无敬畏之心。
中小学参加各类比赛刷分升学;大学改分数、发论文申请保研,当教育与功名紧密相连、社会的开放性和教育的功利性紧密相连,教育的公平关系着更多人的命运。
而当这些投机取巧的人迈入社会,就会成为这个社会运转的一份子,教育选拔绝不会成为他们弄虚作假的最后一片土地,每个踏实付出的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图片来源自Google
最重要的是,处处为孩子“开后门”、求便利,潜移默化之中,这种无知无畏的特权心态便会到影响下一代。
大家还记得仝卓吗?5月22日,仝卓在直播中谈到高考,自曝自己曾通过某些手段将自己的往届生身份改成应届生,但最后还是没有考上。说完还是一脸骄傲的表情。
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随后的5月28日,人民网网络评论部官方微博点名批评仝卓高考伪造身份事件,严肃指出“教育公平事关中国未来,容不得一丝舞弊造假”。
图片来源自网络
我们要知道,特权意识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
在事情尚未大范围发酵的时候,仝卓完全没有认识到整件事的严重性,对家人违法乱纪的“暗箱操作”没有任何概念,默认这是社会习以为常的“潜规则”,由此可见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是怎样一种思想。
图片来源自网络
随后,教育部介入调查,根据临汾市纪委监委的调查结果,有15人受到处分。
改一个学生的往届生身份,牵扯到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多方协调合作,上到临汾市人大常委会、教育局,下到区级单位和学校图书馆,那些为仝卓开绿灯的人,都是“帮凶”。
纵观这些社会事件,前有翟天临不知知网,后有仝卓往届变应届,他们的无知是对国家教育公平的公然冒犯。一个人的获利,毁掉的是全社会的公平。
而仝卓,何尝不是这种“特权思想”教育下的牺牲品?
图片来源自网络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所有的孩子都被教导社会运行存在必然的“潜规则”,人在必要时需要“见风使舵”,不必恪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更不用坚守思想道德的约束,特权者继承特权,努力者承受压迫,试问这样的社会,何来“公平”、何来“希望”?
在中国社会,教育具备着极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它的公平容不得任何挑战和破坏。
而当学术造假事件一遍遍刺激广大人民群众的神经,我们在抨击违规者的同时,也对教育监督机制产生了更多的质疑。打击此类教育投机行为,让知识竞争在良性的环境里健康运行,让造假者付出更沉重的代价,让监督机制变得更加透明高效...... 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保证教育公平。
“天才少年”可遇不可求,与其费心费力炮制“神童”,不如就让普通的孩子们进行一场普通的竞争,以此发现更多不普通的可能......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
环球人物: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这些年被父母炮制出来的“神童”,真是越来越离谱了!
北晚新视觉网:西南交大再通报陈玉钰保研事件,陈父等多人被问责,细节披露
知乎:如何看待 “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完成者的父亲陈勇彬压榨学生的行为?
哈尔滨日报:小学生“基因研究项目”获全国大奖!被实名举报 | 系研究员之子
新闻哥:有了这群秒杀博士的小学生,我国有望斩获50个诺贝尔奖!
人民日报:5岁儿童简历长15页,人民日报:拔苗种不出好“庄稼”
央视新闻: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遭质疑,最新进展:一等奖撤销、家长致歉
精英说线上课堂
2020再难,也要乘风破浪!
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收获“人脉”和“钱脉”?
Career Future 线上讲座预告 :
7月9日(周四)20:00刘佳妮
《从常春藤到华尔街》作者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生毕业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
曾就职于麦肯锡,华尔街美林投资银行部
演讲主题:
学姐内心OS :“Coffee Chat都不会约,凭什么内推你?”
扫码添加小助手备注“7月”
免费报名参加线上讲座